您好,欢迎来到蓝海机械网!
新闻资讯

服务热线158-1478-2246

行业资讯
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

隧道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——基于围岩特性与工程实践的技术解析
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5-05-12 10:58:44点击:

   隧道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——基于围岩特性与工程实践的技术解析

1c9bdf16-1a03-44d0-8062-695defa3d83c.jpg
   一、隧道施工核心工艺体系

   隧道施工工艺遵循"管超前、严注浆、短进尺、强支护、快封闭、勤量测"原则,主要包括以下关键环节:

  1. 开挖工艺

   ① 光面爆破技术:针对Ⅱ-Ⅳ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或台阶法施工,通过精准钻孔(误差≤3cm)、导爆索非电起爆系统及分层装药实现轮廓控制,减少超挖。

   ② 机械掘进:V级围岩及断层带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,局部辅以弱震动爆破,单循环进尺0.5-0.7m,日进度约1.4m。

   ③ 超前支护:软弱地层采用φ108管棚或φ42小导管注浆预加固,配合工字钢拱架形成支护体系,注浆压力0.5-1.5MPa,固结半径达1.2-1.5m。

   2. 初期支护体系

   ① 锚喷联合支护:Ⅳ级围岩采用Φ25中空注浆锚杆(间距1.0×1.0m),Ⅲ级围岩使用Φ22药卷锚杆,喷射C25混凝土厚度4-28cm,分初喷(4cm)与复喷两阶段。

   ② 钢架支撑技术:14号工字钢拱架冷弯成型,单元间采用法兰螺栓连接,安装精度要求横向偏差≤5cm、垂直度≤2°。

   3. 防排水系统

   ① 复合防水层:EVA防水板(厚度1.2mm)与300g/m²无纺布组合,热熔双焊缝(搭接≥10cm)经0.2MPa气密性检测,接缝错开施工缝1m以上。

   ② 排水盲管体系:环向Ω弹簧管(间距8-10m)与纵向HDPE波纹管(φ110mm)形成网格状排水通道,水沟坡度≥2‰。

  4. 二次衬砌施工

   ① 模筑混凝土工艺:采用12m液压台车,泵送C35防水混凝土(抗渗等级P8),浇筑速度≤0.5m/h,脱模强度达8MPa。

   ② 智能监测控制:通过收敛计(精度0.01mm)与全站仪监测,待拱顶下沉速率<0.15mm/d、水平收敛<0.2mm/d时施作衬砌。

   二、典型工法适应性分析

   1. 全断面法


   ① 适用条件:Ⅱ-Ⅲ级均质硬岩,开挖断面≤100m²

   ② 技术特征:单循环进尺3.5m,月进度达150m,配备三臂凿岩台车与20t自卸车。

  2. 台阶法

   分级实施:

   ①  三台阶七步法:V级围岩分7个开挖面,导坑错距25m,核心土保留率>40%。

   ②  微台阶法:Ⅳ级围岩台阶长度3-5m,采用长臂挖掘机翻渣,装载效率提升30%。

   3. CD工法(中隔壁法)

   ① 核心参数:导洞宽度4-5m,临时支撑间距0.6-1.0m,注浆小导管L=4.5m@0.3m。

   ② 工序控制:左右导坑异步开挖,支护闭合时间<12h,地表沉降控制在25mm内。

   4. 盾构法(机械化掘进)

   ① 管片拼装:6+1分块模式,错缝拼装精度±3mm,同步注浆压力0.3-0.5MPa。

   ② 地层适应性:含水砂层需添加膨润土改良渣土,刀盘扭矩控制在额定值70%-85%。

  三、质量控制关键措施

   1. 超前地质预报:采用TSP203探测系统(预测距离150m)与地质雷达(扫描深度30m),岩溶区预报准确率>85%。

   2. 监控量测体系:布设收敛测线(间距5-10m)、拱顶下沉点(精度0.1mm),建立位移-时间双曲线模型预测变形。

   3. 防水层精细施工:基面平整度D/L≤1/6,破损处采用圆形补丁(直径≥30cm),接缝剥离强度≥6N/mm。

   4. 混凝土耐久性控制:限制胶材用量≤450kg/m³,入模温度5-30℃,养护湿度>90%持续14天。

   四、技术发展趋势

   随着BIM技术的深度应用,施工正向"数字孪生"方向发展:

   ① 建立三维地质模型与施工模拟平台,实现进度偏差预警(阈值±3%)

   ② 智能台车集成振捣监测与温控系统,混凝土缺陷率降低至0.5%以下

   ③ 无人化掘进装备逐步推广,掌子面作业人员减少60%。

   隧道施工是地质力学与结构工程的高度融合,需根据围岩动态变化灵活选择工艺工法。通过标准化作业流程、智能化监测手段与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,可有效提升工程品质与安全水平,相关技术细节可进一步查阅等文献资料。

话题: